近日,《小夏熱線》欄目接到消費者投訴,稱其上汽大眾帕薩特轎車發動機氣缸內出現不明膠狀物,引發了一場涉及4S店、中石化和大眾官方的責任爭議。
據悉,車主在車輛出現異常后前往4S店檢修,技術人員在拆解發動機后發現氣缸內存在大量乳白色膠狀沉積物。對此,4S店方面首先將矛頭指向燃油品質問題,聲稱膠狀物系劣質汽油導致,并建議車主向加油站索賠。
當中石化方面收到相關投訴后,立即作出回應:"經過專業檢測,車輛故障與油品質量無關。中石化的油品完全符合國家標準,不存在質量問題。"中石化技術人員進一步解釋,發動機內形成膠狀物通常是機油乳化或冷卻液滲入所致,與燃油系統沒有直接關聯。
面對中石化的明確否認,大眾汽車官方也介入調查。大眾技術人員表示,此類膠狀物現象可能與發動機設計、密封件老化或保養不當有關,建議進行全面檢測以確定確切原因。
目前,車主陷入維權困境:4S店堅稱是油品問題,中石化否認油品存在質量問題,而大眾官方尚未給出明確結論。業內專家指出,此類糾紛在汽車行業并不罕見,消費者往往因缺乏專業知識而處于弱勢地位。
專業人士建議,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時應:第一,要求三方共同參與檢測;第二,尋求第三方權威機構鑒定;第三,保留所有維修記錄和檢測報告作為證據。同時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汽車售后服務的監管,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。
此事也引發了對汽車售后服務體系和油品質量監管的深入思考。如何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,建立更加透明、公正的責任認定機制,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qha18.com/product/626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4 03:46:04